(资料图)
暑期旅游旺季,汽车租赁相关纠纷投诉不断走高,报价不清、隐性收费多、管理不规范等行业乱象频出,亟待规范整治(据7月10日《工人日报》)。
暑期来临,远途旅游消费热度持续上涨,新疆自驾游、海边自驾游等各种花式自驾游攻略登上热搜。与此同时,租车出行也因其时间线路自由、出行私密性好、随走随停等优势受到游客青睐。“网上下单”“一键送达”“随租随还”,租车平台上各种诱人的广告语无不宣扬着租车的便利,然而事实却是“大坑”频现。租车同车不同价、额外收取送车费、备案信息不完整等问题的出现,让游客们本来舒心自在的自驾游体验大打折扣,“安心游”变成“担心游”。
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租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用途、租赁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赁物维修等条款。租车企业理应在网上租赁合同中对上述内容作出明确说明,报道反映的事先不说明、事后多加钱的诱导消费行为明显有违诚信原则,可能涉嫌合同欺诈。另外,租车企业报价不清,导致同车同店不同账户不同价的情况,既违反了公平交易的原则,也涉嫌违反价格法关于不得实施价格歧视的规定。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从事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的,应当在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有关登记手续或者新设服务机构开展经营活动后60日内,就近向经营所在地市级或者县级小微型客车租赁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从报道情况看,这条规定也被一些经营者直接“无视”了。
租车行业的各种“坑”不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更会扰乱租车市场秩序,必须加强行业规范整治。
首先,租车企业应该加强自律,做到租赁信息公开透明,明码标价,让消费者在交易前充分了解车辆车型车况等基本信息,明确告知消费者关于车辆维修、违章处罚费用扣款方式,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不要用“小坑小利”的侥幸心理弄丢企业信誉。
其次,作为众多消费者租车首选的第三方网络平台要守土有责,对得起消费者的信任。不仅要确保自营车辆的信息公开透明,也要加强对平台内各企业资质和车辆备案信息的核验监督。完善用户评价机制、做好用户投诉的查证工作,对于消费者投诉率高的租赁企业一旦查实,平台应及时下架处理,提高违规成本,杜绝“宰客”行为。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车辆租后服务。
最后,相关部门要加大整治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一方面要加大打击力度,对于未明码标价,甚至虚构车损、阴阳合同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露头就打”。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高投诉、多舆情企业的监督力度,加大对企业经营资质、相关企业车辆备案信息的检查力度,并定期组织开展汽车租赁服务质量信誉考核等,督促企业和平台加强自律。
租车理应成为游客们自在出行的助力,而不是让旅客扫兴的拦路虎。推动平台企业和租车行业的规范发展,才能让更多的游客在租车游中放心感受名山大川的巍峨,体会走走停停的逍遥,而不是瞻前顾后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