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特地留了一个悬念,说下一篇文章将继续谈一下“处下”之道的第三种表现形式。这个形式是什么呢?今天就接着说一说,它就是“包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说起“包容”,大家好像觉得很平常、很好理解,但真正要做起来,好像又特别难。
为什么特别难?原因还是没有真正理解,没有见到“包容”的好处。
关于“包容”的好处,大自然其实早为我们展示岀来了,最直观的一个就是大海。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就是因为它接纳了所有大江大河的汇入,大的、小的、干净的、不干不净的⋯⋯,它都不拒绝。还有一个就是虚空,不仅山河大地,万事万物它都容纳,不仅地球,整个太阳系、银河系、三千大千世界⋯⋯,它都能容纳,所以虚空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呢?难以用语言形容,不可言说。
有人说,你这么一比喻,我好像有点感觉了,但你说的这个还是有点大、有点玄,能不能给我来点实际的,说一下“包容”为什么能让我们汽车企业做大?
好。那我就接着说。一、“包容”可以让企业积聚更多的善缘。我们知道,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是“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积累的善缘越多,成功的概率就越高。有人说,你怎么知道你积聚的都是善缘,如果是恶缘,怎么办?难道你也敞开胸怀积聚?没关系,可以转化,就像大海一样,它有净化的功能。你的“包容”将会使人见贤思齐,最后转化成你的朋友、你的善缘,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朋友、一般的善缘。
二、“包容”可以让你有更多的学习的机会。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再小的企业,再“坏”的企业,他身上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学习的对象越多,你学到的东西就越多,成长也就越快。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专门论述了为什么越学习,企业越容易做大。
三、“包容”可以让更多的竞争对手“归顺”你。所谓“归顺”,就是你的德行、你的作为,让人情愿让你兼并、情愿跟你走,“不战而屈人之兵”,昔日的对手变成了你的下属,你不想当大哥都不行,你不想做大都不行。
“包容”,不仅可以让自主品牌做大,也将使中国汽车工业做大做强。反过来说,中国汽车工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走“包容式”发展之路。
首先,在企业大小上要包容。我认为,中国市场很大,世界市场更大,再怎么集中,也绝不可能只有四、五家汽车企业有生存机会。缤纷的市场必定有多元化的需求,不可能只需要几个色彩。所以,企业销量小一点也不要自卑,没关系,找准自己的特色就行,有自己特定的市场就行。比如说,铃木退出中国市场了,仍然活得很好;现代在中国市场下滑了,去年全球销量大增,首次跻身前三。这就说明,当我们走向全球时,要从更高、更广、整体的角度看问题。
其次,在技术路线上要包容。现在我们发展新能源汽车,偏重于纯电、插电混动,在一个阶段这样做有它的合理性,但未来要大踏步走向世界,放眼全球,它是不完整的。节能性燃油车、普通混动汽车仍有市场,氢燃料汽车未来前景可能更广阔,甲醇汽车前景也不错⋯⋯,最终,我们对这些技术路线需要公平对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全球巿场。
第三,在生产方式上要包容。本地化生产、SKD、CKD、代工⋯⋯,我们都应该允许,让企业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否则,当我们走向全球巿场、在别人花园里种菜时,就会碰到对等待遇的问题。
第四,在销售服务模式上要包容。特许经销商模式、直销模式、代理制模式⋯⋯,都有生存的空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市场的需要来选择、来创新。
当然,需要包容的地方远不止这些。
最后,我想说一下,“包容”口头上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特别难,不是一般的难,特别是对于规模已经比较大的企业和企业领导人,因为它需要来一场自我革命,需要挑战与生俱来的习性,而我们与生俱来的习性特别喜欢斗争,我们一直以来学习的也是斗争,而不是“包容”。所以,稍不注意,“包容”就有可能被自我利用。而从自我出发的“包容”,反而会将竞争对手搞得越来越多,朋友搞得越来越少,陷入一种恶性循环难以自拔,与当初“包容”的初衷背道而驰、渐行渐远!